top of page

​前導影片

    在醫療發達的現代,人工生殖技術讓無法自然受孕的婦女有機會繁衍下一代,但爭議較大的代理孕母在台灣尚未合法。然而隨著2020年5月1日《人工生殖法》「代理孕母」法制化草案一讀通過,儘管爭議未減,卻讓不孕者看見一道新曙光。

爭議逾20年 代孕解禁一讀通過

系列報導

照片十五.png

第一篇

外國已實施多年 台灣何時才能有代理孕母?

民國85年衛生署草擬「人工生殖法草案」時,雖然已經開始討論是否將代孕生殖納入其中,卻因為涉及層面過於廣泛,包括科學、倫理、道德及法律等面向,因此在參考各界專家的意見後,最終決定將代孕生殖脫鉤處理...

分隔圖1.png

第二篇

​來自兩個家庭的故事

在台灣,代理孕母議題已經爭論了20年有餘,其中有不少人為了推動法案在背後默默奉獻,陳昭姿就是推動代理孕母解禁的先驅。

女性能夠生育在一般人眼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但有一群婦女卻因為子宮因素而無法自然生育,而陳昭姿正是其中之一...

照片十三.png

第三篇

倫理衝擊 子宮商品化與階級剝削

隨著《人工生殖法》修正草案一讀通過,早已存在多年的代理孕母爭議又重回大眾視野,也再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,其中不少女權團體認為代理孕母是將女性工具化,使子宮與胎兒商品化,此外,也可能導致階級剝削的狀況發生...

照片五.png

第四篇

「生」出一堆問題?
代孕生產風險沒有比較高

隨著納入「代理孕母」的《人工生殖法》修正草案在立法院一讀通過後,讓許多不孕婦女看見希望的曙光,同時也讓代理孕母的爭議再次浮上檯面,反方除了提出代理孕母等同將女性商品化,也認為代孕婦女的懷孕風險會高於一般婦女..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