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積極推動代理孕母解禁,無私奉獻的陳昭姿女士。 攝影/蔡沛芸

走過子宮缺陷陰霾 站在前線替病友發聲

    在台灣,代理孕母議題已經爭論了20年有餘,其中有不少人為了推動法案在背後默默奉獻,陳昭姿就是推動代理孕母解禁的先驅。

女性能夠生育在一般人眼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但有一群婦女卻因為子宮因素而無法自然生育,而陳昭姿正是其中之一。

 

    陳昭姿在15歲時被醫生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子宮發育不全,一直到大學她都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別人。在遇到異性追求時,她的心中也感到矛盾,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資格談戀愛,甚至到結婚前都沒有將自己無法生育的事情告訴公婆。

 

    直到民國85年陳昭姿的一篇投書,才向世人宣布自己子宮發育不全的事實,儘管成功向大眾表達訴求,但卻也意味著她再也無法去國外尋求代理孕母,等於親手扼殺了自己能擁有親生小孩的機會。

 

    從投書到代理孕母法制化草案一讀通過的這20多年來,不論是代孕相關議題的公聽會、辯論節目或是公眾演講,陳昭姿都勇敢站在第一線為有需求的婦女發聲,她表示:「通常反對的人他會用很大的力氣去出力,可是需要的人他站不出來。」

 

    對於代理孕母法制化草案一讀通過,陳昭姿覺得自己就像是重大冤屈在多年後被平反,她也表示無論距離法案通過的那一天還要多久,她永遠會站在第一線持續替病友們發聲。

%E7%85%A7%E7%89%87%E5%85%AB%E5%8F%97%E8%

反對代孕合法,為弱勢婦女發聲的張文昌先生。 攝影/蔡沛芸

拒絕階級剝削 反對代理孕母合法化

    在不孕症的群體中,罕見的有一對夫妻帶有不同的聲音,反對代理孕母在台灣合法化,他們正是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常務理事張文昌與他的妻子。

 

    張文昌與妻子在婚後一直想要有個孩子,但他們的期盼卻換來一次次的失望,在經歷多次人工受孕失敗後,夫妻倆便開始認真思考「究竟是有小孩比較重要,還是自己生比較重要?」最後他們決定收養小孩,同時張文昌也鼓勵妻子「收養並不代表之後沒有機會生,至少不用再到處奔波也不用再受苦」。

 

    也正因為自己與妻子經歷過求子的艱辛歷程,張文昌更能體會婦女從備孕到懷孕生產過程中所需承受的辛苦,於是他便站出來反對代理孕母解禁,並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發起聯署,主張「生命不可代理 孕母不是工具」,堅決反對代理孕母合法化。

 

    此外,張文昌也指出,代理孕母制度可能造成弱勢婦女被剝削,以及子宮商品化等問題,而他也認為代理孕母的懷孕生產風險會高於一般婦女。對此,他提到台灣幾乎每年都有數百名孤兒出養到國外,建議不孕夫妻如果真的想要有個孩子,可以選擇收養小孩,不但能滿足自己的心願,還能給這些孩子一個溫暖的家。

觀看其他系列報導

%E7%85%A7%E7%89%87%E5%8D%81%E4%B8%89_edi

倫理衝擊
​子宮商品化與階級剝削

​第三篇

%E7%85%A7%E7%89%87%E4%BA%94_edited.jpg

「生」出一堆問題?

代孕生產風險沒有比較高

​第四篇

%E7%85%A7%E7%89%87%E5%8D%81%E4%BA%94_edi

​第一篇

台灣代孕求合法

國外已實施多年

bottom of page